首页 / 乘风破浪五周年,江苏自贸试验区动能澎湃再出发
乘风破浪五周年,江苏自贸试验区动能澎湃再出发
发布时间:2024/9/2 浏览次数:30

文章来源:交汇点新闻

5年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

乘风破浪五周年,江苏自贸试验区动能澎湃再出发

江苏经济报2024-09-02

□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,鼓励首创性、集成式探索”。8月30日,江苏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设立五周年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“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”战略定位,敢闯敢试,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5年来,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.6万亿元、实际使用外资112.6亿美元,分别占全省的10.3%、10.2%;今年1至7月,江苏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、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%、26.4%;高新技术企业数量、上市企业数量目前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%、13%,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。

聚焦制度创新

结出先行先试累累硕果

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。5年来,江苏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、大胆闯、自主改,先后制定出台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30条”“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17条”“制度型开放38条”“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”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,并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,常态化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地。截至目前,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8%,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,其中,“海事政务闭环管理”等25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,“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”等10项成果在国家部委备案,“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”等137项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。

谈及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改革成果,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无疑是一项标志性的改革品牌。记者了解到,去年全省获批的9个创新药中5个来自自贸试验区,9个创新型医疗器械中6个来自自贸试验区。产业发展结出硕果的背后,离不开江苏自贸试验区结合地方产业实际,谋划推进生物医药“研发—制造—流通—使用—保障—安全”全产业链条系统集成改革。“以其中的贸易流通环节为例,研发用物品对于创新药、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来说不可或缺。然而,部分研发用物品按照现行政策无法正常进口。这个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,对我省集聚全球生物医药资源、实施创新药国际研发项目都会产生严重影响。”省商务厅党组成员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介绍,为了破解生物医药企业这一痛点难点问题,省自贸办会同省科技厅、南京海关、省药监局在苏州片区率先开展试点,通过“白名单”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物品建立“绿色通道”,让企业不需要提交《进口药品通关单》就可以实现研发用物品的顺利进口。“试点启动以来,共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、28种研发用物品被纳入‘白名单’范围,其中6家企业已经完成10个批次研发用物品的进口。试点范围还由苏州片区拓展至南京片区以及无锡、苏州全市域范围,有效助力了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活动开展。”汤大军表示,自贸试验区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制度创新的“丰厚土壤”,制度创新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养料和强大动力。

在贸易、投资、金融、数据、人才、科技和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,5年来,还有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涌现:南京片区推行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将177项事项按照4种方式分类实施改革,惠及企业近4.5万家;苏州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,苏州城市航站楼(SZO)正式启用,全国首个跨省际前置货站将于今年11月投入试运营;连云港片区打造中欧班列“全程通”高效运输模式,探索“中欧班列”铁路运输单据物权化,实现联合国《可转让货物单证》公约试点项目金融方案全球首发……一系列“人无我有”的首创性改革探索以及“人有我优”的集成式改革探索的落地,让自贸试验区这块改革开放“试验田”不断结出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累累硕果。

聚焦新质生产力

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

江苏自贸试验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,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国内领先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。5年来,江苏自贸试验区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,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。

记者来到位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鲲石生物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,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内进行细胞实验。“地中海热是一种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,在亚美尼亚,当地携带人数最高时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”该公司创始人尹秀山介绍,他们计划把地中海热的检测成本降低到30元左右,目前已经完成试剂盒的研发。企业还与国内院所合作在亚美尼亚设立联合实验室,针对地中海热的药物研发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临床。在不断探索中,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苏州片区名副其实的“一号产业”。“我们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,持续全力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探索,在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、构建生产流通体系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突破,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。”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。

“我们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加快创新载体建设,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。”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曹阳说,5年来,省工信厅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进程,累计在南京、苏州、连云港3市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85家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纳米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自贸区优势特色产业,实施自主可控重大技术攻坚行动,累计在3个自贸片区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4个。

聚焦高水平开放

争当开放型经济“前沿阵地”

5年来,江苏自贸试验区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,主动对标CPTPP、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,聚焦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、数字贸易等,积极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,在制度型开放等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。

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是衡量地区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。江苏自贸试验区持续完善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功能应用,对快件和易腐货物抵达后6小时通关、普通货物48小时通关,探索多式联运“一单到底”新模式,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。8月26日,一批从乌兹别克斯坦装箱发出的中亚钾肥抵达中哈(连云港)物流合作基地。随后,装载该批钾肥的集装箱通过“船车直取”作业模式,卸载分流至集装箱码头,直接吊装到散货船船舱,完成钾肥从火车到货轮的快速“换乘”。“船车直取”模式下,国际集装箱过境时间由原来4天以上缩短至1天以内。“作为三个片区里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,我们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陆海交汇枢纽作用,创新推出‘保税+出口’混拼、‘船车直取’零等待等模式,有效提升了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。”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波介绍说。

与此同时,江苏自贸试验区还主动对接数字、绿色领域国际规则,推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。南京自贸片区位于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——江北新区。如何发挥“双区叠加”优势、探索更多制度型开放举措?“我们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推出全国首个FTA惠企‘一键通’智慧平台,集成国际主要自贸协定,注册企业近2万家;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有序流动,片区企业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‘中国制造网外贸电商平台业务’成为跨境电商领域全国首个数据合规出境案例;服务企业‘绿色出海’,为200多家企业提供碳认证服务。”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表示,南京片区将深入实施自贸提升行动,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、服务业扩大开放,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多重开放战略在南京自贸片区有效叠加。

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根本要求,5年来,江苏自贸试验区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建设,加强与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开放联动,并与省内开放平台联动发展,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。汤大军表示,下一步,江苏自贸试验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、以实施提升战略为主线,重点抓好“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,在高水平开放上为国家试制度”“深化首创性、集成式改革探索,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经验树品牌”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”三个方面的工作,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。

阅读原文